少一根菸,多十年命!戒菸救的是自己和家人!

抽菸的危害與戒菸全攻略

菸草流行是世界有史以來面臨的最大公共衛生威脅之一,其中菸草中所含的尼古丁具有高度成癮性,對人類健康問題、環境污染皆造成危害。世界衛生組織將吸菸認定為慢性疾病,是人類可預防死因的首位,根據統計每兩位吸菸者就有將近1位死於菸害。吸菸在臺灣每年至少造成2萬7,000人死亡。

好消息是:無論菸齡多長,只要開始戒菸,身體就會啟動修復。

 

本文分三個部分:先說明抽菸的危害與為什麼要戒,再介紹在台灣藥局可接受的戒菸服務與藥品用法/注意事項、以及完整戒菸流程,最後提供瓶頸期與復吸的應對策略,以及成功之後如何維持。

 

第一部分|抽菸的危害&為什麼一定要戒菸

文獻統計,吸菸會導致肺癌、口腔癌、咽癌、喉癌、食道癌、膀胱癌、腎臟癌、胰臟癌、胃癌、子宮頸癌和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等疾病。如上所述,吸菸影響的不只是肺部與喉嚨,更與心血管、代謝、口腔與生殖健康息息相關。

菸草煙霧含超過7,000種化學物質與眾多致癌物(如:尼古丁、焦油、多環芳香烴等),像是多環芳香烴和有機化合物會與人體DNA結合,造成DNA損傷和基因突變,活性氧化物也可直接損害DNA,誘導細胞癌變。此外,菸草誘導的發炎反應和氧化壓力(oxidative stress)也促進了腫瘤的形成、增殖、侵襲、血管生成和轉移。統計數據顯示,吸菸者的肺癌風險是非吸菸者的20倍以上。

吸菸造成的危害與多器官疾病風險上升密切相關。心血管方面,尼古丁活化交感神經,使血壓上升、血管收縮;一氧化碳降低血液攜氧量,進一步增加心肌梗塞與中風風險。呼吸系統方面,吸菸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首要危險因子。

停止吸菸能迅速帶來好處:

數週內即能觀察到風險指標改善,長期則可大幅降低心肺疾病與癌症風險。這些結論已被多國權威報告與系統性綜論反覆證實。

  • 心血管:吸菸者罹患冠心病風險明顯升高;停止吸菸可快速降低事件風險。
  • 呼吸:吸菸導致慢性氣道發炎、肺泡破壞與黏液分泌增加,是COPD的主要成因;戒菸是最有效的病程干預。
  • 癌症:吸菸與肺癌、口腔癌、喉癌等多種癌症相關;長期戒菸可逐步降低風險。
  • 外觀與生殖:牙齒泛黃、皮膚老化加速;男性精子品質下降、女性不孕與妊娠不良風險上升。

重點:不論菸齡多久,現在開始戒菸都能獲益;越早開始,受益越大。

 

【補充問題】
《 問題 一 : 年齡大,就不需要戒菸了嗎?》
答案: 錯誤的!
    老年人可能對戒菸有所疑慮,總認為年過半百,如果吸菸有併發症早就該發生了,即使現在發生了,也活得夠久了,無所謂了?在NIH-AARP飲食與健康研究中,收錄了160,113例70歲及以上的病人並觀察之前戒菸的年齡,過往吸菸者的風險低於當前吸菸者(30-39歲、40-49歲、50-59歲和60-69歲戒菸的死亡危險比(HR)分別為0.4(95% CI:0.3-0.4)、0.5(95% CI:0.4-0.5)、0.6(95% CI:0.6-0.7)和0.8(95% CI:0.7-0.8))。所以,即使年過70歲的病人,戒菸仍可改善死亡率。

《 問題 二 : 雖然自己沒抽菸,但總是會暴露在二手菸的環境中,這樣會有影響嗎?》
答案: 一樣會喔!
二手菸也會造成心血管疾病,民眾應避免二手菸的曝露。

《 問題 三 : 戒菸有甚麼好處? 》
答案: 好處很快就會看見! 持之以恆戒掉菸害,健康大加分!
國民健康署及世界衛生組織指引說明戒菸的好處:
1. 戒菸後20分鐘內,血壓和心率下降,幾天之內,血液中的一氧化碳濃度降至正常水準。
2. 在48小時內,神經末梢以及嗅覺和味覺都開始恢復。
3. 在3個月内,血液循環和肺功能得到改善。
4. 在1年內,咳嗽和呼吸急促減少。
5. 在1-2年内,冠心病的風險降低了一半。
6. 在5-10年內,中風的風險下降到與非吸菸者相同的水準,許多癌症(口腔、喉朧、食道、膀胱、子宮頸)的風險也顯著降低。

《 問題 四 : 新型態出現的電子煙(Electronic Cigarettes) 就比較好嗎? 》
答案: 沒有喔! 一樣會有心血管和肺部的傷害喔!
    電子煙是一種由電池驅動的設備,由電子煙填充液(簡稱煙油)、霧化器及其零組件組成,透過加熱將煙彈中混合了丙二醇、甘油、化學調味香料或尼古丁等成分的煙油,產生煙霧供使用者吸入肺中進而產生吸菸效果。市面上聲稱之電子維他命棒、蒸氣果汁、VAPE(維卜)等物品,事實上指的都是電子煙!
    電子煙2006年進入美國和歐洲市場。在許多地區電子煙在缺乏政府監管的情況下以消費品的形式進入市場,最初由小公司生產,如今菸草公司已收購了其中一些公司並開發這些產品,在線上和傳統零售店中皆有販售。
與傳統紙菸相比,電子煙消除了燃燒過程中產生的焦油和一氧化碳等有害物質,一開始標榜是一種較為健康的吸菸替代品。其主要優勢包括無煙燃燒、可根據個人需求調節尼古丁濃度與多樣化口味。電子煙除了常被用以吸食尼古丁之外,近來也被發現使用於吸食四氫大麻酚(tetrahydrocannabinol,THC)、大麻二酚(cannabidiol,CBD)以及丁烷大麻樹酯(Butane hash oll)等成癮性物質。
    起初,電子煙的設計是為了與傳統紙菸相仿,但隨著技術迅速發展,新開發的版本與傳統紙菸的相似性越來越少。電子煙的危害除了含有尼古丁具高度成癮性外; 高濃度尼古,,易過量造成中毒,也陸續引發兒童誤食的危險; 具有爆炸的危險性,甚至有致死事件!

 

第二部分|在台灣,抽菸者可於藥局接受哪些戒菸服務?(含藥品用法與注意事項)

行為治療:

    戒菸的行為治療是一種幫助戒菸者改變他們吸菸習慣和思維模式的方法。這種治療可由經過訓練之戒菸專業人員提供(如: 戒菸藥師與戒菸衛教師),臨床可配合藥物治療,以一對一或是以群體進行,幫助戒菸者改變與吸系相關的行為和習慣,以及解決與戒菸過程中可能出現的心理和情緒問題並給予支持。
戒菸的行為治療通常可以用 『戒菸明星STAR』來啟動與確立方向:
1.S(Set): 設定戒菸日: 戒菸行為治療與生活型態改變的開端。並設定可接受或可實現的目標,例如逐步減少吸菸量或完全戒菸。
2.T(Tell): 可請戒菸者嘗試公開自身戒菸決定,昭告親朋好友並請大家支持!
3.A(Anticioate): 預期戒過程可能會遇到的困難,如戒斷症候群群與群體壓力之應對。學習應對戒系觸發因素,戒於專業人員可幫助戒於者應對觸發吸菸欲望的因素,例如壓力、焦慮或特定的情境。這可能包括學習使用替代策略來應對情緒或應用深呼吸、放鬆技巧等。
4.R(Remove): 專家可建議戒菸者移除所有引起吸菸念頭的相關事物。例如丟掉菸灰缸、打火機和菸品,暫時避免與吸菸的朋友會面或是拒絕出席可能吸於場合。

    在戒菸過程中,戒菸專業人員與戒菸者一起討論建立健康生活方式的方法,指導吸菸者逐步建立新的生活習慣,例如: 增加運動、改善飲食、應對壓力等,以幫助他們減少吸菸的衝動。戒菸者最常面臨尼古丁戒斷症狀、情緒波動或戒菸後的挑戰,專業人員會提供支持和應對技巧,幫助他們度過困難時期。行為治療方法可與其他戒於方法(如: 尼古丁替代療法或藥物治療)結合使用,提供全面的戒菸支持和協助!

最終目標是保持長期戒菸: 戒菸的目的是持續保持戒菸狀態並養成新的健康生活習慣。行為治療可能需要提供長期支持和輔導與社會支持,確保戒系者能夠不再復吸!

二代戒菸: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二代戒菸服務包含「戒菸治療」與「戒菸衛教」。

戒菸治療對象為18歲(含)以上之全民健康保險對象的吸菸民眾,其尼古丁成癮度量表(FTND)分數4分(含)以上或平均1天吸10支(含)以上者。

戒菸衛教對象為全民健康保險對象的吸菸民眾,包含不適合用藥者及孕婦、青少年,以上這些吸菸民眾為臨床戒菸服務指引的適用對象族群。

台灣「二代戒菸服務」讓民眾可在醫療院所與社區藥局接受專業戒菸輔助。重點如下:

  • 對象:18歲以上健保身分者,且尼古丁成癮度≥4分或每日吸菸≥10支。孕婦、青少年或不適合用藥者可接受衛教與輔導。
  • 療程補助:每年補助2個療程,每療程最多8週藥品同一療程須於同一機構90天內完成
  • 費用:自111年5月15日起,戒菸輔助用藥免收部分負擔(以提升就醫可近性)。
  • 追蹤:完成門診/藥局服務後,3個月、6個月、12個月提供追蹤與輔導,強化維持。
     

藥局能提供什麼?(藥事諮詢+輔助用藥)

在社區藥局,藥師可依評估提供 尼古丁替代療法(NRT),並與醫師合作處方口服藥。

NRT(尼古丁替代療法)常見型式與用法重點

  • 口嚼錠(Gum):口嚼錠以「咀嚼—含住」交替方式,讓尼古丁藉由口腔黏膜吸收。口嚼錠釋出之尼古丁經由口腔黏模吸收,為短效型製劑有2mg 與4mg兩種劑量。平均每日吸菸量小於20支者,起始劑量為2mg; 而每日吸菸量超過20支者,從4mg用起,戒菸初期應每日使用8~12錠,使用2~4週後,若停止吸菸可改用2mg劑型並逐步減量。使用時,先緩慢咀嚼5~10次,味道出現後(微辛辣感)即暫停咀嚼,並將藥物停置於口頰內側,讓尼古丁從口腔黏膜吸收,味道轉淡後再重覆「咀嚼-停置」(chew&park)步驟,每錠使用30分鐘。使用期間應注意避免咀嚼太快而將含尼古丁的唾液吞入腸胃,這樣尼古丁除被胃酸破壞而降低藥效,也會導致噁心與消化不良。使用之前15分鐘與使用中,需避免酸性飲料(咖啡、果汁與碳酸飲料)或飲食,常見副作用有口腔痠痛、下頷疼痛、打嗝、胃部不適,通常症狀輕微,可隨正確咀嚼而改善。
  • 口含錠(Lozenge):與口嚼錠相似使用方式,不須咀嚼。從口腔黏膜吸收之短效型製劑,分成2mg與4mg兩種劑量,使用時直接含於口頰黏模內側即可,每隔幾分鐘輪流放置於兩側黏膜,約30分鐘可完全溶化吸收。不可咀嚼或直接吞嚥,否則會降低治療效果且會產生燒灼感、打喝與噁心等不適症狀。使用前15分鐘及使用中應避免飲食或飲水,尤其是酸性飲料,會大幅降低口含錠之吸收率。每天起床後30分鐘内即吸菸者,建議由4mg開始用起。若起床30分鐘後才吸菸者,可由2mg用起,治療前6週每1~2小時使用一錠,第7~9週每2~4小時使用一錠,第10~12週每4~8小時使用一錠,通常每日建議使用9~15錠,勿超過20錠。常見副作用為喉隴痛、口腔刺激、打嗝、胸口灼熱感等,通常在療程開始幾天之後症狀就會逐漸緩解。
    相較於咀嚼錠,有牙齒及咬合問題者更適合使用口含錠。
  • 貼片(Transdermal patch):經由皮膚吸收後提供穩定劑量,為16~24小時長效型製劑,血中濃度在4~8小時後達到高峰。每日固定時間(通常於每日洗澡時或清晨更換貼片,為避免失眠可選擇於清晨更換或在睡前移除貼片)貼於上臂或軀幹無毛乾燥處,避免重複同一部位,可減少皮膚紅疹發生;若影響睡眠,與 藥師討論調整時段。依劑量階梯逐步遞減。給藥時需評估個案尼古丁依賴程度來選擇適當劑型,通常前4週使用高劑量貼片,之後逐步降低劑量,平均每日吸於量超過20支或中、重度尼古丁依獺者(FIND26,Fager-strom Test for Nicotine Dependence)從高劑量貼片開始使用; 輕度依賴者可從較低劑量之貼片開始。一般建議高劑量貼片應使用46週,之後改用較較低劑量貼片,並每2到4週穩定調降。低劑量貼片,用於中、重度尼尼古丁依賴者宜多加考量,以免戒菸效果不佳。治療時如出現突發菸癮,個案無法自行調整貼片劑量,可考慮合併短效型尼古丁製劑使用,依據國民健康署修正後之「戒菸服務用藥原則」,合併用藥時機由醫師或藥師依臨床狀況專業判斷,並明確記錄於病歷或個案紀錄表中。
  • 吸入劑(Inhaler):經由口腔黏膜吸收之短效型製劑。尼古丁含量低,輕吸時可於口腔黏膜吸收,不會達肺部,故稱為口腔吸入劑。其構造包括重複使用之口含器(mouth-piece)與可替換之尼古丁藥液匣(carfidge),每一藥液匣含有10mg 尼古丁。密集吸入法 (20分鐘內深吸80次) 平均可釋放出每支藥液匣中4毫克的尼古丁,其中約2毫克會被全身吸收,每1~2小時使用一個藥液匣,前3~6週平均每天至少使用6個藥液匣,建議前12週每天使用6~12個藥液匣,於6~8週後逐漸降低藥液匣數目至戒菸成功。一個藥液匣可以取代3~4支菸品,每日吸菸量未超過24支者使用6個,25至40支者使用8個,超過40支者使用12個,每日勿超過16個藥液匣。使用前與使用中宜避免飲料,氣溫低於攝氏10~15度時不利口腔吸入劑用藥,因溫度越低,需越長的使用時間才能達到相同效果。常見副作用有口腔與咽喉之局部刺激、咳嫩,症狀多數微並隨時間改善。
    以口腔黏膜吸收尼古丁,適合處理手口動作習慣者;依渴求感分次使用。
  • 噴霧劑(Spray): 為短效型製劑能快速緩解菸癮。每噴一次含1mg尼古丁,使用劑量依吸菸状況而異,以每次1~2噴替代1支菸為原則。以一般平均每天吸15支菸為例,建議1天15至30噴。戒菸初期(前1至6週)想要吸菸時,可使用噴霧劑1~2次,使用一次噴霧劑後,若菸癮無法在2分鐘內緩解,可再噴1次; 或每隔0.5~1小時使用1~2次噴霧劑,每小時最多可使用4噴,1天最多使用64噴; 第7~9週建議開始減少用量,第10~12週時逐步減少至每天2~4噴,之後便可停止用藥。
    噴藥時請勿吸氣,以免噴霧吸入喉朧引起刺激,噴藥後數數秒內請勿吞嚥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噴霧劑常見的副作用包括打嗝、喉嚨刺激和噁心,症狀大多發生在初期用藥階段。

處方藥(需醫師處方)

  • Varenicline(戒必適):尼古丁受體的部分致效拮抗劑,降低渴求與吸菸獲得的愉悅感。Varenicline 為口服錠劑,分成0.5mg與1mg兩種劑量,需於預定戒菸日之前1週開始服用,建議於餐後服藥,並喝一整杯水。開始用藥的第1~3日,每日一次低劑量0.5mg,第4~7日增至每日0.5mg 早和晚各一次; 若未出現噁心或其他不適症狀,第8日起增加為1mg每日早和晚餐後各服用一次,治療期為3個月,必要時可延長至6個月增加戒菸成功率,治療結束時可直接停藥,不需逐步減少用藥。
    常見副作用為噁心,初期逐步增加劑量能有效降低不良反應機率,其他副作用有頭痛、失眠、便秘、脹氣及睡眠障礙等。初期增加劑量後,產生不適症狀者可延緩增加劑量時間,或是維持以較低劑量治療。
  • Bupropion SR:使用 Bupropion SR治療尼古丁依賴者,因為Bupropion SR具有抗憂鬱適應症,如果同時有憂鬱症或憂鬱傾向的戒菸者,可能具有額外益處。但活動性癲癇或有癲癇病史者應避免使用,有一些因素會增加癲癇的發作機率,包括併用其他可能誘發癲癇的藥物、飲酒、腦部創傷病史。亦不建議用於貪食症或神經性厭食症病人、併用其他的Bupropion製劑者、對Bupropion過敏、目前使用 MACIs或停藥未滿14天者、突然停止使用酒精或鎮靜劑的病人。常見副作用如失眠、頭痛、口乾、胃腸障礙(如噁心、嘔吐)。
    開始戒菸日之前1~2週即開始先服用Bupropion SR,戒菸治療的起始劑量為150mg,第1~3日每日早上口服使用150毫克,之後增加劑量至每日早、晚各一次,每次150毫克,持續8至12週,若個案在7週治療內無明顯改善,必須考慮停藥,必要時可延續治療至6個月。對於肝腎功能不全者,應考慮降低治療劑量。Bupropion 可減少戒斷不適與渴求,部分族群需評估禁忌症與交互作用,務必遵醫囑。


系統性綜論顯示:Varenicline、組合式NRT(貼片+即刻型)對提升長期戒菸率證據最一致;Bupropion亦優於安慰劑。建議與行為支持合併使用,以獲最佳成效。

重點: 專業流程 5A與 STAR,讓戒菸有章法!

  • 5A:Ask(詢問)→ Advise(建議戒)→ Assess(評估意願)→ Assist(提供協助:藥物+行為)→ Arrange(安排追蹤)。
  • STAR計畫:Set 設定戒菸日(理想2週內)→ Tell 告訴家人朋友、爭取支持→ Anticipate 預期挑戰(前2~4週關鍵)→ Remove 移除菸品與誘因。

取得協助:聯繫我們,由受訓專業人員提供一對一諮詢、擬定策略。

 

第三部分|遇到瓶頸或復吸怎麼辦?成功後如何維持?

常見瓶頸&即戰力做法

  • 強烈渴求(craving):先做4–5次深呼吸、喝水走動3–5分鐘、換一個不抽菸的環境;使用即刻型NRT(口嚼錠/口含錠/吸入劑)依藥師指示追加。(專業實務彙整)
  • 焦慮與睡眠不佳:固定作息、避免晚間咖啡因;與藥師討論貼片時段或劑量調整。必要時回診評估。(專業實務彙整)
  • 社交場合誘惑:預先設計拒菸句型;前1個月儘量避開高風險場景;請親友在你身旁維持無菸環境。(專業實務彙整)

如果復吸了?

復吸並不代表失敗,而是提醒我們:誘因管理或藥物策略仍可優化。請記錄復吸的「時間—地點—情緒—觸發」,與專業人員一起調整計畫(如改用組合式NRT、改變劑量或轉換為varenicline/bupropion)。同時重新啟動STAR:設定下一個戒菸日、告知支持系統、預想困難並清除誘因;必要時加密門診/藥局追蹤與電話支持。

成功後的維持策略

  • 持續追蹤:按時回到原服務院所或藥局,完成3個月與6個月追蹤,以維持動機與策略。
  • 替代行為:將原本「抽菸時間」改為運動、拉筋、走樓梯、刷牙或喝水;在車上與家中固定放無糖口香糖/牙線棒。
  • 強化支持:把成功里程碑告訴家人朋友;遇到壓力事件,優先啟動「打電話給支援者/撥打0800-636363」的選項。
  • 遠離新型菸品迷思:電子菸與加熱菸仍含尼古丁與多種有害物質,不能視為戒菸工具。建議以循證戒菸藥物+行為支持為優先。

 

結語

戒菸是一段旅程,但你並不孤單。善用台灣的二代戒菸服務、社區藥局專業與免費戒菸專線,搭配循證藥物與行為策略,就能大幅提升成功率。現在就替自己設定一個戒菸日,把訊息告訴你在乎的人,一起邁向無菸的新生活。

References|參考資料

  1.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Toolkit for delivering the 5A’s and 5R’s brief tobacco interventions in primary care. Geneva: WHO; 2014.
  2. Agency for Healthcare Research and Quality (AHRQ). Five Major Steps to Intervention (The “5A’s”). 2020.
  3. Quitline NC. STAR Quit Plan. 2018.
  4. WHO (Facebook). Commit to quit with the STAR method. 2021.
  5.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MOHW (Taiwan). 二代戒菸服務. 2024/2025.
  6.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MOHW (Taiwan). 戒菸常見問與答. 2024/2025.
  7.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MOHW (Taiwan). 免費戒菸專線 0800-636363. 2024/2025.
  8. Health Promotion Administration, MOHW (Taiwan). 戒菸服務(含3/6個月追蹤)。2024/2025.
  9. U.S. Surgeon General. The Health Consequences of Smoking—50 Years of Progress. 2014.
  10. Cochrane Tobacco Addiction Group.
  11.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菸害防制組. (2024 年 12 月 30 日)。戒菸教戰手冊。健康九九網站。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