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小孩的寄生蟲預防

守護毛孩健康從「驅蟲」開始!犬貓寄生蟲預防全攻略

 

▍你知道嗎?寄生蟲不只影響毛孩,也會傳染給人!

許多毛孩飼主以為家中乾淨就不用驅蟲,其實即使是「只待室內的貓」也有感染寄生蟲的風險。跳蚤、心絲蟲、蛔蟲、鞭蟲、弓形蟲…這些不只是會讓犬貓生病,甚至有些還具「人畜共通傳染」風險,像是蛔蟲可導致小朋友視網膜損傷、弓形蟲對孕婦極危險!

 

▍犬貓常見寄生蟲有哪些?簡單分類快速看

  • 體外寄生蟲:

跳蚤、壁蝨(蜱蟲)、疥癬蟲。常造成皮膚過敏、掉毛、瘙癢,甚至傳播血液寄生蟲(如艾利希體)。

  • 體內寄生蟲:

蛔蟲、鉤蟲、鞭蟲、球蟲、心絲蟲、弓形蟲。可能造成拉肚子、體重減輕、貧血、甚至死亡。

 

▍寄生蟲預防怎麼做?

  • 1. 每月預防心絲蟲:

心絲蟲透過蚊子傳播,在台灣屬全年感染高風險區。感染後會寄生在心臟與肺動脈,造成咳嗽、呼吸困難甚至猝死。預防方式為每月投藥一次。

  • 2. 體外寄生蟲(跳蚤/蜱蟲)每月防治:

建議使用含有驅蟲藥效的滴劑、口服錠或項圈,可驅避跳蚤、蜱、疥癬蟲。跳蚤叮咬會導致過敏性皮膚炎、貧血,甚至跳蚤絛蟲。

  • 3. 腸道驅蟲每3~6個月一次:

建議使用廣效型驅蟲藥,每季定期驅蟲,特別是有戶外活動、會吃生食或有接觸其他動物的毛孩。

  • 4. 幼犬/幼貓特別注意:

幼犬貓通常會在出生時或哺乳期被母體傳染蛔蟲與鉤蟲,因此建議從2週齡開始定期驅蟲直到6個月大。

 

▍環境管理也很關鍵!

  • 定期清理貓砂盆、犬隻糞便。
  • 使用環境用殺蟲噴劑降低跳蚤繁殖。
  • 避免讓毛孩隨意舔食土壤、糞便。

 

▍常見迷思破解!

  • Q:貓咪只在家需要防跳蚤嗎?
    A:需要。跳蚤會隨著人鞋子、衣物進入室內,也可能因搬家、收容所接回等情境引入。
  • Q:只在冬天不需要心絲蟲預防?
    A:錯。台灣全年氣溫溫暖,蚊子全年活躍,建議每月持續投藥不間斷

 

▍預防遠勝治療:給毛孩一個安心的日常

  • ✔ 每月固定驅心絲蟲與跳蚤。
  • ✔ 每3~6個月一次腸道驅蟲。
  • ✔ 每半年檢查糞便,特別是幼年、免疫差或有拉肚子症狀時。
  • ✔ 所有新進家庭的動物都應先進行驅蟲後再與其他寵物接觸。

 


參考資料與延伸閱讀:

- Companion Animal Parasite Council (CAPC). General Guidelines.
- American Heartworm Society. Prevention Guidelines.
- Centers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DC). Zoonotic Parasites.
- 台灣獸醫內科醫學會
- ESCCAP(歐洲伴侶動物寄生蟲控制協會)寄生蟲防治建議手冊

本文僅供一般健康教育參考,具體用藥與防治計畫請諮詢合格執業獸醫師。

已加入購物車
已更新購物車
網路異常,請重新整理